近年来,人们的防癌意识在逐渐增强,定期就会进行一次体检。在各种体检套餐中,大家越来越多接触到“甲胎蛋白”、“糖抗原”等肿瘤标志物检查的项目名称。
可经常有患者朋友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自己肿瘤标志物增高,上网一查,这是癌症的早期表现,便以为自己得了癌症,吓得几天都吃不香睡不着。
肿瘤标志物是什么?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当机体产生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志物就可能会相应升高。
大多数肿瘤在疾病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而肿瘤标志物则可在肿瘤早期发现风险因素。在体检的无症状人群中发现可疑者,通过风险因素的评估,确定高危人群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从而有效防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
一般来说,每个器官都有比较敏感的标志物,如
诊断肝癌的甲胎蛋白(AFP)和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糖类抗原19-9(CA19-9)是腺癌尤其是胰腺癌、胆管癌敏感指标;
糖类抗原15-3(CA15-3)是乳腺癌首选的标志物;
糖类抗原72-4(CA72-4)是卵巢黏液性囊腺癌首选的肿瘤标志物。
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达不到100%,也就是说,肿瘤标志物增高,并不表明一定患了恶性肿瘤;肿瘤标志物不增高,也并不表明一定没有患恶性肿瘤。
大家看到体检单上肿瘤标志物值升高了不要太过惊慌,肿瘤标志物只能“定量”而非“定性”检查,一般要10倍于正常值以上,才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因此发现肿瘤标志物有异常,需要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检查(低剂量螺旋CT检查、细胞检查等)或者长期医疗随访。
导致肿瘤标志物值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1、恶性肿瘤患者:一般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会有显著增高。但是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都会引起肿瘤标志物的升高。例如,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好的甲胎蛋白(AFP),也有20%~30%的原发性肝癌始终不升高。
2、正常人群:虽然肿瘤标志物是由肿瘤产生的物质,但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病变中同样可以产生,但这类人群所占的比例是较低且存在个体差异。这类人群同样要重视肿瘤标志物,其数值的增加可能是炎症或者是癌细胞的轻度增加。
3、药物使用:如胸腺肽、狂犬疫苗等生物制剂的使用后,有可能引起某些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升高。
4、特殊情况:例如喝酒、睡眠不好,还有就是过频进食补品。对于女性来说,处于怀孕期或月经期时前后抽血,都会因个人身体差异产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