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什么东西是“小孩吃了聪明,男人吃了强壮,女人吃了漂亮,老人吃了长寿”的?
非鱼莫属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每周吃两次或两次以上可以推迟更年期到来。
美国心脏协会的建议,每周吃两次或两次以上鱼可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美国《流行病学》杂志指出,每周至少吃两次海产品的女性,患抑郁的风险就会降低25%。
美科学家发现:一周至少吃两次鱼能够预防听力丧失。
……
“保健”鱼也不是十分完美的,也是有让人恼火的地方——有的鱼刺多,卡喉常有发生,仅珠海市人民医院一年就接诊2000多例患者。
Dana Tentis © pexels
为什么有的鱼刺多,有的鱼刺少呢?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所谓的“鱼刺”是什么。
鱼刺在生物学上有个学名,叫肌间骨,它是分布于鱼类椎骨两侧肌隔中的小骨,主要生长在低等真骨鱼的体内。古生物学家们发现,随着鱼类的逐渐演化,肌间骨经历了一个从少到多,又从多到少,最后消失的过程。可以说,鱼刺的多少,部分程度体现了鱼类的进化史。
肌间骨的主要作用是支撑肌肉,控制鱼的运动。在鱼需要进行纵向运动的时候,肌肉收缩,凭借肌间骨产生作用力,做出一些较为细微的方向转变,但是像鲶鱼这种肉食性鱼类,捕食主要依靠瞬间爆发力,需要强劲的骨骼支撑和发达的肌肉。
这种生存的需要,使得肉食性鱼类不再依赖肌间骨,骨骼在进化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粗大,小刺也越来越少了。
总之呢,动物进化的过程通常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结构简单到完善。鱼类骨骼的进化在数量方面就表现为逐渐减少而更合理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