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技术这是匠的水平,也可称其为医匠。以临床思维为根本,贯穿于看病的始终,以医疗技术为手段治疗病人这是师的标准,也就是医师。"                ——赵斌




又到了开学季,医学院校又迎来了一批医生储备军。医学之路漫长而艰苦,但医生是伟大的职业,社会也需要素质过硬的医生。既然你已经踏上学医之路,那么一定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赵斌主任送给医学生的10条“秘籍”,是他30多年行医生涯积累的宝贵经验,分享给医学生们,或许会让你少走许多弯路。


Photo by Luis Melendez on Unsplash


Love

仁爱之心


医生首先要培养在亲情和友情之外对弱者的爱心。这种爱心可以不如前两者强,但一定要与前两者一样真。因为,医生的职业对象是人,而且是不能趾高气扬的病人,人与人的关系是需要感情维系的,所以医生工作中不能少了情。这个情可以不外露,但要心里带着情去和病人接触。无情无爱不是医生,就连屠夫也会对他下手的牲畜存有一份感情和不舍。


knowledge

基础知识


医学生时代的基础知识要打牢,理化不是可有可无。现在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数学的地位越来越高。开处方不需要数学,但医学统计离不开数学。药理、解剖、免疫、病生理知识学的越好,当医生时,分析疾病就会头头是道,心里主心骨就有了,即使疾病诊断不全正确,也不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Photo by Susan Yin on Unsplash


Reading

阅读


临床医学是人的医学,人是社会的,人是生物的,人是心理的。作为医生在看病之前,要先读懂人。所以,医生的知识不仅局限于医学本身。知识就是力量,广泛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读社会学让我们知道文明的定义,读生物学让我们懂得人类的进化,读心理学让我们分清喜怒哀乐。医生是有人文色彩的,医生是有哲学家思考的,医生不仅是医生,它还应该是老师、牧师、心理治疗师、社会活动的参与者、科学家。医生的身份越多,他与病人靠的就越近,病人对他的亲近感就越强烈。


Comprehension

悟性


修炼做医生的悟性。医学院时期的好学生,不一定是医院里的好医生。临床医生的标准是科学的、经验的、人文的,具有三位一体性。只会一加一等于二的公式化医学生,他的思维过于追求严谨、一丝不苟,到了临床就会被经验医学、人文医学整的水土不服。严谨不是缺点,一丝不苟不是贬义词,但遇到了病人,有悟性的医生会有更大的市场。



Independence

独立


放弃依赖感,进入断奶期。医学生是扶着拐棍看病,它的每一步走都留有老师的身影。有依赖就不会有自主思维,而临床工作做得好与坏就是与医生的自主思维密切相关。医生这个行业是有传帮带,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自己不给自己断奶,自己没有自己的临床思考,你的进步永远会停留在医学生水平。



Photo by Piron Guillaume on Unsplash


Practice

实践


医生要重视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为问病史、查体、写病历打基础的黄金时段,也是培养年轻医生临床思维的启蒙阶段。错过了就犹如大厦没有打好地基一样,即使楼建起来了,也是摇摇欲坠,今后想成为医学大师的机会也会不翼而飞。医生不要被高大上的检查设备所诱惑。问病史是基本功,是与病人接触的第一步;查体是验证病史,判断病情,关爱病人最佳时机;病历就是医生临床思维的最好写照。


Thinking

临床思维


只会技术这是匠的水平,也可称其为医匠。以临床思维为根本,贯穿于看病的始终,以医疗技术为手段治疗病人这是师的标准,也就是医师。诊病治病的过程就是通过缜密的临床思维判断哪项医疗技术是可以给病人实施的,风险获益比是多少,成功的把握有多高。不能盲目地用高成功概率来取代临床思维,对任何病人和疾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概率对于个体来讲很难行得通,因为不是成功就是失败。临床思维拉开了看病的序幕,从病史,查体,化验,诊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医生们大脑的活动。思考把医生带入看病的环境,思考激发了医生知识的兴奋点,思考让医生进入看病的佳境。没有思考的医生,不会思考的医生就犹如盲人摸象,由此确定的技术操作给病人带来的效果只有上帝知道了。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Serious

严谨


作为医生,要和病人把话说明白。医学虽然是一支充满未知的科学,但它也需要严谨,也需要数字。医学的价值不是光反映在手术上,反映在药品上,也反映在医生与病人的对话中。把话说明白才能把事做到位,医学更是如此。模棱两可的语言、没有确定指向的语言应该是医生语言的禁忌。所以做医生就应该跟病人说明白话,说具有可操作性的话。


Communication

沟通


医生要知道与病人聊什么。任何病都有个前因后果,所以治疗也要知道因了解果,否则半半拉拉既做不到多快好省还会费时费力导致前功尽弃。病史只有病人最清楚,生活习性也只有病人最了解,这些都与疾病诊断相关,都与医生的决断相关,这也是医生看病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医生看病的基石。如果医生连这些都没有问清楚搞明白,这个病治的一定就不会彻底。所以,宁可花些时间把病人的病史问个明明白白,也不要三言两语了解个大概其。有时看似花时间的事,其实是事半功倍。



Accumulation

积累


医生的价值不在一时,要看长远。医生的成长中,不要过于着急,否则就是拔苗助长,根基不牢。每位医生都是从年轻医生做起,走到中年,最后进入专家的行列。一蹴而成的医生凤毛麟角,因为临床医学需要积累、需要沉淀,时间是医生成长最好的老师。如果年轻医生不明白这个道理,提前退出,另谋高就,是祸是福不知道,也可能对于那些具有做医生潜质的人是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