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8日下午2:00,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


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接触传播是指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中的细小的固体颗粒或微小的液滴,通常<5微米(PM5),如果这些颗粒含可引起疾病的细菌或病毒,也称为生物气溶胶


图\ CDC


N95口罩的指标就是能过滤95%的PM3左右的非油性微粒(气溶胶)。


那是不是说我们普通人也要戴N95口罩了呢?


不是。


大部分病毒不能以独立的病毒微粒形式存在,而是存在于飞沫中。


飞沫其实就是从口腔和鼻腔喷出的小的体液颗粒,它们的大小可以在数毫米到几十微米间不等,病毒就在这种液体环境中得以传播。


但是由于空气阻力和重力存在,飞沫的传播距离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飞沫传播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可能实现。


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安全的,距离2米以上是绝对安全的。


因为,没有外部条件(如风力)的帮助,飞沫喷射到两米以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很多口罩都能比较好的过滤和隔绝飞沫,并且由于飞沫的本质是液体颗粒,因此在表面具有疏水涂层的口罩上更难以停留。


但是,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由于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称为飞沫核。飞沫核的直径>5微米。飞沫核可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流至远处。


距离3米以上能有效降低飞沫传播,但不能降低飞沫核的传播!


对于气溶胶来说,很多一次性的口罩就无法防范了,这时就需要更高级别的口罩。


气溶胶在人流密集处的医院等场所更容易形成,这也是为什么医务人员要佩戴N95口罩和护目镜的原因。


而在一般生活环境中,气溶胶的密度很低,基本无法达到致病剂量,所以佩戴普通的医用口罩即可。


所以,日常环境中非人流密集处佩戴普通口罩即可,但如果去人流密集处,尤其是医院中,请佩戴高级别防护口罩,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普通人戴口罩首先是为了保护自己,更是保护了别人。


如果所有人都戴上口罩,就能有效防止病毒气溶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