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百家讲坛」在线讲座是由世界针联联合中国针灸学会主办、渔歌医疗提供技术支持而搭建的一个中西医优势互补、互相交流的平台。


在这里您将聆听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针灸非遗传承人,亲传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特色技法!


7月8日,「名老中医百家讲坛」第一期成功举办,国家级名老中医姚乃礼就《由基本病机探讨脾胃病论治》做了精彩的讲析,尽享大师经验与传承。



点此☟☟☟可查看直播回放


「名老中医百家讲坛」  第一期:国家级名老中医姚乃礼——《由基本病机探讨脾胃病论治》


在将近2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学术气氛浓烈,姚乃礼教授与观众就中西相关问题互相探讨交流。


日前,姚教授就观众后续提问做详尽回答,以下为相关问题总结。


问题一:


观众李永平问:李配富写的<<中医继承与创新心悟>>书中讲述了西医化验报告作为窥息资料如何运用于中医辨证临床所用,与姚院长所讲宏观与微观辨证相似。



关于李永平医生提出的“李配富先生《中医继承与创新心悟》提出的观点”,我没有看到过李先生的书,但我很赞同他“如书名有关的”认识。可见这个问题已经为大家所关注,我就希望在这方面通过大家的努力,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共识,以此来指导临床,不断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水平,发展中医药事业。


 

问题二:


观众马静雯问:请问大医,脾胃虚弱中焦湿滞大便粘滞不下,如何处方用药?



脾虚湿滞是临床上常见的病证,其处理方法许多书上都有治疗原则和健脾化湿的相关方药。但我想马医生关注的要点是如何处理“大便粘滞不下”的问题。所谓“粘滞不下”,乃是湿邪阻滞气机而致。所以“脾虚湿滞便黏不下”的病证,其治疗原则应该是“健脾化湿行气导滞”,健脾有四君子辈,化湿有香砂平胃等,行气导滞用木香槟榔香砂枳朮之类。临床应结合病人的体质、舌脉及具体临床表现,在辨证的基础上,将这几方面的药物适当配合成方。在辨证和用药时应注意寒热错杂的情况,由于体质及病程的不同,湿邪容易化热或者有湿热相兼,表现为舌质暗红,舌苔微黄或黄腻,脉象细滑或弦滑。需要在化湿同时注意清化邪热。可以加用香连丸或葛根芩连等,而黄连的剂量应根据热邪的轻重和处方中的作用,从1.5-10克斟酌取舍。黄连苦寒,而有“厚肠胃”的作用(《名医别录》)。综合以上情况,可以下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党参或太子参、茯苓、苍白术、木香、川连、枳壳(或枳实)、白蔻仁、焦槟榔、莪术、桔梗、甘草等。其中,脾气虚弱比较明显用党参,若气阴不足用太子参;苍白术将根据脾虚和湿重的情况进行选择:脾虚明显用白术,若湿邪较重舌苔厚腻者用苍术,若二者兼备,则苍白术合用;本病日久有入络入血之虑,可以加用少量莪术;桔梗和枳壳二者一升一降,上通下达,疏通气机的作用。以此方为基础,据证予以加减,不知对该证的治疗是否有帮助,供马静雯医生参考。


 

问题三:


观众樊:运化和气化怎么辨?



运化和气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运化”从字义来说是“运行变化”之义。中医理论专指“脾”的主要功能,有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的作用,称之为“脾主运化”,可以将饮食物和水液消化、吸收,变成为精微物质输送给各脏腑组织,发挥其后天之本的作用,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而“气化”是指“气”的各种运动所产生的变化,它是一切自然现象产生的动力。而人体各个脏腑组织的气化,亦是发挥其生理功能的动力。所以运化主要是脾的功能,而气化是一切脏腑组织之气的功能。脾为气化之本,肾为气化之源,气化同各个脏腑组织都有关系。二者虽有不同概念,但都含有“气机的运行变化”之义,所以二者虽有不同,但又密切相关。“气化”是脏腑内在动力,“运化“是其功能表现。“运化”要依靠气化的作用,水谷津液才能互相转化。但而如无脾主运化的功能,则后天之气如何生成,“气化”则成为无源之本。所以二者不可分割,气化在运化之中,而运化又以气化为基础。在临床辨证时,凡涉及水谷水湿的消化、吸收及功能异常以及痰浊水湿等病理产物的产生,均属于运化功能;而影响精微物质的转化,如精、气、血、津液之间以及气机升降出入的变化均归之于气化功能,这是两者之间主要的区别。涉及到痰浊水湿瘀等的形成,则既影响到气化,又是运化失调的结果。


 

问题四:


观众樊:请问络脉病变和哪些脏腑最有关?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络脉是经络系统的一部分。我们常见的络脉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等。十五别络由十二正经发出,连到表里的脏腑,再加上任督二脉的别络及脾之大络,起到沟通经脉及表里脏腑的联系。还有浮络、孙络等,形成一个密闭的网络。所以,络脉同五脏六腑皆有联系。如《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阴阳络脉是指上下表里而言。又云“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又是指肠胃而言。现在临床研究较多的是心络、肝络、肺络、肠络、胃络、脑络等,但五脏六腑皆有络脉,所以五脏六腑都有络脉病变。


 

问题五:


观众张景良:请教姚教授:火针能治“毒”吗?或者结合艾灸。谢谢!



“火针”是针灸的一种独特方法,我对火针治疗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经验,只能就个人认识谈谈对“火针解毒”的体会,供张医生参考。对于“火针解毒”首先要了解毒邪的由来和具体表现,以及“火针”的具体用法。因“火针”除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外,同时还具有温经散寒、消癥散结、泄热解毒的功效。如毒邪由内而产生,多因脾失运化,痰湿瘀浊留滞,而化为毒邪。通过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可以助其运化,而消除内生之毒。尤其是毒邪和寒湿凝滞,成为寒毒、湿毒之患,火针有温经散寒解毒消癥的功效;若外来风寒热毒之邪或痰浊湿热化为邪毒,留滞于脏腑经络,出现麻木疼痛不解或痈肿疮疡癥瘕积聚等,适当运用火针可以起到散寒泄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所以就火针解毒而言,要具体分析,恰当运用,再配合其他疗法,也可以达到解毒的目的。具体用法,还是要请教火针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妥。


 

问题六:


观众孙晓航:姚教授好,小孩拉肚子半年后,疳积消瘦,肘关节长骨刺,也从脾胃医治吗?感觉虚实都有



疳积是小儿常见病,来函说“小孩拉肚半年后疳积消瘦”,由于脾胃失和,运化不行,导致消瘦,是疳积发生的主要病机。所以治疗从调理脾胃来论治是适宜的。其中提到“感觉虚实都有”,且肘关节有骨刺,说明脾胃虚弱运化不行,影响到其他脏腑,肝主筋、肾主骨。儿童正值生长时期,虽生机旺盛,但脾胃运化失宜,导致营养不足,筋骨得不到濡养,而变生它病。所以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还要兼顾肝肾等脏腑,但一定要以运化脾胃为先。另外,孙医生说“虚实”都有,但不知虚实各有何表现,我只能提点原则意见,供孙医生参考。本例中,初期先以调理脾胃为主,加强运化功能,令其增进食欲,使大便调匀;以后,在健脾和胃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调补肝肾的药物;最后,以丸药调理,健脾补肾以善其后。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增进食欲,可以下方为基础:太子参10-15克,茯苓10-12克,炒白术12-15克,陈皮6-9克,半夏6-9克,木香6-9克,川连2-3克,枳壳6-10克,鸡内金12-15克,焦槟榔6-10克,炒谷麦芽10-15克,甘草3-6克等。调补肝肾可以选用当归-12克,生地12-15克,补骨脂6-9克,生龙牡各15-20克。丸药调理健脾可以用:小儿启脾丸或健脾丸;补肾,可以选用六味地黄丸(小儿需减量服用)。因不了解患儿具体情况,以上见解仅供孙医生参考。


 

点击下方图片可查看「名老中医百家讲坛」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