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主办,渔歌医疗提供技术支持的「名老中医百家讲坛」第二期成功举办。


「名老中医百家讲坛」邀请中医大师——张缙,为观众直播分享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立论依据







张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代表性传承人

世界针联“中医针灸”传承导师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衢州市衢江区中医院(杨继洲针灸医院)名誉院长





张缙教授在2个多小时的直播中,为观众系统的介绍了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的立论依据及操作要点,内容概况如下:



一、前言  “针刺手法”是一个体


针刺手法包括单式手法和复式手法,它的基本理论即循经感传理论,针刺得气和针刺补泻,以及相适应的进针法和基本功训练。


最重要的复式手法只有两类:


■ 热补凉泻的烧山火与透天凉手法

■ 飞经走气,气至病所的龙虎大段通经接气手法


我国在针刺手法系列研究上是有序进行的和全方位推进的,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



二、烧山火与透天凉古典文献的正本清源研究


“烧山火”和“透天凉”是寒热手法的通称。


(一)《内经》中的取热取凉手法是寒热手法的源头;

(二)“徐疾”的后世发展和对徐疾的补充;

(三) 《难经》和《针经指南》中取热取凉的研究;

(四)《金针赋》的透天凉、烧山火是寒热手法的第一次规范;

(五)明·杨继洲《针灸大成》上的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是源自《金针赋》,又是对泉石心《金针赋》上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最好补充。



三、从近现代针刺手法名家的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运作特点中悟道



各位专家没有一位是背离《金针赋》上所提示的原则去做。他们也都是领悟了泉石心所提示的精神,都是按泉石心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的“深层次的含义”去做的。



四、与针刺手法规范相关的研究


在有关针刺手法文献理论上的正本清源研究之外,还有五项研究以为针刺手法规范之学术支撑。


 (一)与针刺手法密切相关的循经感传理论的研究

循经感传具有普遍与潜在性(隐性),可激性与可控性,趋病性与效应性,循经性与变异性;循经感传是机体的功能调整系统。


(二)针感与凉热手法关系

“胀酸”是热的最佳基础针感,“麻”是凉的最佳基础针感。


(三)“气至病所”的研究


(四)搓针取气的研究

单式手法中“搓针”占有重要的位置。


(五) 针刺手法中“力”的问题

在行针做手法时,“力”是至关重要的。“力”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际操作问题。


(六)研究生表及说明

从1990年开始有10篇博士学位论文和2篇硕士学位论文交互验证针刺手法与循经感传在各种常见病与疑难症治疗中的疗效与作用。



五、取热(烧山火)与取凉(透天凉)手法在关键技术上古今一致的共识


取热取凉手法在我国已经传承了两千年以上。这是一项针法中的绝技。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医家们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新中国建国后更投入了很大的力量。并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取热


徐进(先浅后深):针的用力方向要向穴内。

紧按(着力重按):进针向内力度要强。

用九阳之数:含义是力度量化。在相同机体条件下,取热的力度要大于取凉。

插针(按针):具体的运针方法。是取热手法的关键。

得气的性质:先取胀酸的基础针感。

总的运针趋势:插针向内,用力要重,要守气,时间要长。


取凉


徐退(先深后浅):针的用力方向要向外。

紧提(着力轻提):提针向外力度要轻。

用六阴之数:力度量化。在相同机体条件下,取凉的力度要小于取热。

举针(提针):具体的运针方法。

得气的性质:先取麻的针感。

总的运针趋势:提针向外用力要轻,力度均匀,不要守气,时间要长。



六、烧山火、透天凉的手法,真功夫在书外


■ 简而言之是“徐入”为补(热),“徐出”为泻(凉)。


■ “徐入”就是慢用力向穴内插针,这是取热技术关键。


■ 动”、“推”两法的带力含义,才是两法的真谛。


■ “动退空歇”取凉和用“推内进搓”取热,表露出其用力方向,用力强度和用针的综合趋势。



七、关于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的规范化术式和建议


建议用以下两种术式作为烧山火与透天凉的操作规范:


(一)烧山火术式

(二)透天凉术式


直播间观众交流、学习热情高涨,张缙教授分享结束后,针对观众的问题做了详尽的回答。




问题一:零基础的人可以学烧山火、透天凉手法吗?


问题二:在临床上,是不是使用了针刺手法之后疗效就会提高?


本期讲堂完整回放内容,可以点击此处下载「渔歌医疗」App,可以查看“名老中医百家讲坛”直播预告、观看直播及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