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国家队”正式出手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冠脉支架成为首个被“挤水分”的高值医用耗材经过国家团购,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巨大的降价幅度引发热议,有人拍手称赞,有人担心“劣币驱逐良币”,有人质疑冠脉支架的成本价格……就在“人声鼎沸”之时,中纪委发文,直接点名医药领域腐败现象


11月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评论版块发布题为《多管齐下推动医疗行业风清气正》的文章。中纪委在文中表示,这是持续发力深化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制度改革为患者带来的实惠,也是多管齐下推动医疗行业风清气正的重要举措之一。



收取药品耗材回扣问题严重

坚决斩断医疗腐败利益链

严厉查处个案


文章直接指出,涉案金额居高不下、腐败利益链条环环相扣,大量被披露的医疗领域腐败案件中,收取药品耗材回扣问题出现频率最高,由此带来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医保基金流失等问题,加重患者就医负担,侵害百姓切身利益。


将紧盯医疗领域廉政风险点和高风险环节,严肃查处违纪违法党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坚决斩断腐败利益链。


此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一则视频曝光了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原药剂科工作人员王晓俊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在新药引进、药品采购等方面为药商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回扣1019万余元的受贿案件细节。其中,仅注射用拉氧头孢钠等2种药品就为王晓俊等人带来了高达325万元的“好处费”。


王晓俊案并非个例。


中国裁判文书网近期公布的一则判决书显示,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原主任陈建昌利用职务之便,为多家公司代理的医用耗材销售、使用给予支持和帮助,共计收受上述公司实际负责人樊某所送人民币322万元。此外,樊某还通过陈建昌向该科室其他人员行贿,金额共计279万元。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原设备物资供应科主任都泉驿,长期负责医疗设备等采购工作,在各种利益诱惑和围猎下,从收受几百元红包到一次受贿10万元,一步一步坠入腐败深渊。


查处个案发挥了警示、震慑的作用,当前,全国医疗卫生行业正在开展作风建设工作专项行动,重点惩治利用职务便利收受红包等不正当行为,严厉打击收取回扣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内医药产品违规营销行为等。



加大行贿打击力度

7种失信行为纳入黑名单

行贿药企将丧失集采机会


查处医疗腐败案件时,往往是受贿者接受了法律的制裁,行贿者付出的代价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行贿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比,其低廉的“成本”让不少药企在东窗事发后依旧我行我素,反复行贿、同时向多人行贿的现象时有发生。


今年8月,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涉及医药商业贿赂等7种失信行为的医药企业将被纳入失信“黑名单”。



药企一旦出现失信行为,将面临书面提醒告诫、依托集中采购平台向采购方提示风险信息、限制或中止相关药品或医用耗材挂网、限制或中止采购相关药品或医用耗材、披露失信信息等处置措施,失信行为涉及省份数量达到规定条件的,还将由国家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指导中心启动全国联合处置



带量采购

源头治理的重要一招

加大监管打消“劣币驱逐良币”顾虑


以往“招采分离”的药品耗材采购模式,也是造成医药贿赂禁而不绝的原因之一。依靠高定价、渠道空间大来拉动销售的传统营销方式将被彻底颠覆。


国家集中组织带量采购由国家向药企直接招标,中标药企量价挂钩、薄利多销,中间省掉了巨额的销售费用,药品采购、使用、医保支付、货款结算形成了闭环,中间不合理环节被取消。促进价格回归合理水平。


文中指出,实行带量采购3年来,中选的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达54%。以此次高值医用耗材集采中的冠脉支架来看,多数企业报出了700多元的价格,已经充分考虑了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水平。与过去1.3万元之间的差价,实际上是以往在销售环节增加的“水分”,也是极易引发违规行为的“灰色空间”。


如何确保药品耗材质量?


随着冠脉支架带量采购的推进,短短一周内,国家药监局就在11月11日再出“实招”,从六大方面加强对集中带量采购中选冠脉支架质量进行监管(点此阅读:心脏支架降价后,国家再出监管“实招”),简要概括如下:


建立健全冠脉支架产品追溯体系;


对中选企业监督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流通使用环节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对中选企业每年至少抽检一次;


持续加强不良事件监测;


公开投诉举报渠道,及时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等。


切实保证集中带量采购冠脉支架的质量安全。


在高压市场环境和巨大利益冲突下,一系列医药企业行贿案、举报信被密集曝光。举报不仅来自医生、科主任,还有来自医药代表及竞争对手医药公司。国家打击医疗腐败决心铁定,医药企业拼质量、拼研发、拼创新才是正途,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将得到更好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