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界药学频道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能造成肾、脑、心等器官的损伤,另外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我们提倡患者在早期阶段进行积极主动的降压治疗。


尤其是一些老年的高血压患者,几乎每天都要服用降压药物,但是这个天天要见的小药片,有时也会因为服用不当或剂量过大危害生命安全。

案例


患者,男,65岁,高血压病史3年余,平时口服卡托普利尼群地平等降压药物治疗,未按时监测血压。

近日,患者自觉症状加重,认为是降压药物剂量不足,自行增加药量,增加服药次数。两天后,头痛、头晕加重,还出现视力模糊、肢体麻木。

第三天患者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清、半身瘫痪。紧急就医,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医生结合患者用药史分析,诊断为降压过度所致的“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01.什么是“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


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Hypoperfusionsyndrome)系指应用抗高血压药治疗时,由于药物作用过强,血压降幅过大、速度过快,使人体难以忍受,使原有的心、脑、肝、肾血管供血不足进一步加重,严重者可引起休克,造成心、脑、肾血管闭塞综合征。

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最常见于脑出血、脑梗死患者高血压的处理,在脑循环自动调节功能受到损害时,血压急剧下降可影响脑组织灌流,加重脑缺血和脑水肿,使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Polina Tankilevitch © Pexels

02.血压升高要警惕,血压过低更危险


一些老年患者对自己的血压值异常敏感,一定将要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才安全。

有案例报道,一位老年高血压患者担心夜间或凌晨发生血压升高,就自作主张在临睡前加服了一次降压药,导致血压明显下降,出现“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使大脑血流量减慢、减少,极易导致脑血栓和脑梗死。

一般来说,人在入睡后血压可比原来下降15%~20%,午夜0-3时未昼夜血压的最低时段。而且,老年高血压患者大多血管内壁沉积着类脂质和胆固醇,久而久之导致血管内壁粥样硬化和斑块。临睡前加服降压药,容易导致血压过低,脑部血流过缓,血黏度增加,从而形成血栓,进一步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等。

03.监测血压与遵医嘱服药同样重要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过程中一定要监测血压,有些患者可能在服药过程中,血压控制的很平稳,就会忽略监测血压的频次。血压升高时可有头痛、头晕、走路不稳等症状,血压过低时也会由于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相似的症状。

因此,才会出现案例中的患者,认为一定是血压升高所致,便自行加大降压药的剂量,出现危险。

老年患者降压注意事项


1.老年高血压多见单纯收缩压高、脉压增大,肾素活性低,血压波动大,表现为昼夜节律异常、体位性或餐后低血压,有较多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


2.老年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应遵循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服用简单方便依从性好的原则。


3.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线降压用药推荐CCB(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小剂量利尿剂。


4.在患者能耐受降压治疗的前提下,逐步、平稳降压,起始剂量宜小,递增时间需更长,应避免过快降压。


5.应重视防治低血压包括体位性低血压,禁用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哌唑嗪);同时也应注意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现象。


6.老年高血压患者禁用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如可乐定等。



最后通过一张用药不适宜处方来加深印象吧!

 


案例

患者,男,77岁。





1、冠心病
2、高血压3级极高危





1、卡托普利,25mg,口服,3/日。
2、硝苯地平,10mg,口服,3/日。




方分析

该处方遴选的药品不适宜,应选用每日1次给药且有持续24h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患者为老年男性,同时应用两种短效降压药物,容易出现血压骤降,出现“降压灌注不良综合征”,同时可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使猝死的风险大大升高。


参考文献

[1]高血压联盟中国等."2014年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简明版)." 中国循环杂志 000.0z2(2014):131-140.

[2]陈源源.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解读——药物治疗篇[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