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本文作者:风之药师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
神经痛为主要症状,可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疼痛可为钝痛、抽搐痛或跳痛,常伴有烧灼感,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
Karolina Grabowska © Pexels
带状疱疹期的镇痛治疗
对于轻中度疼痛,考虑处方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曲马多。
对于中重度疼痛,使用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或羟考酮,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带状疱疹期间重度急性疼痛是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的危险因素,联合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不仅能有效缓解疼痛,而且能减少PHN发生。
HN治疗
PHN是指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
它是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疼痛部位通常比疱疹区域大,常见于单侧胸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眼支)或颈部。PHN患者常伴情感、睡眠及生命质量的损害。
PHN治疗目的是尽早有效地控制疼痛,缓解伴随的睡眠和情感障碍,提高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是基础,应使用有效剂量的推荐药物,药物有效缓解疼痛后应避免立即停药,仍要维持治疗至少两周。
目前推荐治疗PHN的一线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调节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5%利多卡因贴剂,二线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和曲马多。
表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常用治疗药物
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可有效治疗PHN的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但需考虑到滥用风险和耐药的产生,该类药物推荐作为二线治疗药物。
阿片类药物治疗PHN时应遵循小剂量起始、定期评估疗效和安全性、一般使用不超过8周、严格选择控缓释剂型等。
此外,神经营养类药物对缓解神经炎症与神经痛也有一定帮助,常用药物有甲钴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等,口服或肌内注射。
总之,PHN治疗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药物的疗效、可能的不良反应、伴随的睡眠及情感障碍的治疗、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滥用风险等。
药物选择应个体化,单一药物治疗疼痛不能缓解时应考虑联合用药,选择药物时应注意选择不同机制、疗效相加或协同而不良反应不相加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