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界药学频道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药物引起的常见皮肤不良反应。药疹的类型众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程度轻重不一,目前,还没有一个可靠的实验室方法能够快速诊断药疹,主要靠病史采集及临床表现来判断。

 
随着临床药物品种不断增加及广泛应用,药疹的发生率也大幅增高,为了将药疹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界小药为大家总结了各型药疹的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方法。


一、荨麻疹型药疹
 


 临床表现:


  • 皮损为局限性隆起红斑,通常伴中央区苍白,可能为圆形、椭圆形或匐行形,大小不一,伴剧烈瘙痒;


  • 单个皮损为一过性,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并扩大,扩大后可能发生融合,在24小时内消失;


  • 可伴发血管性水肿,可累及面部、唇部、四肢、生殖器。


 致敏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阿片类镇痛药(如吗啡、可待因)、肌肉松弛药(阿曲库铵、维库溴铵、琥珀胆碱)。

 治疗:

  • 大部分患者会自行缓解;


  • 治疗药物多为缓解短期瘙痒症状及血管性水肿,包括H1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H2抗组胺药(如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和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泼尼松龙);


  •  首先给予H1抗组胺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者加用H2抗组胺药,若存在明显血管性水肿或给予抗组胺药后症状仍持续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二、发疹型(麻疹型)药疹
 


 临床表现

  • 红斑疹和丘疹,主要累及躯干和四肢近端,粘膜通常不受累;


  • 全身症状包括瘙痒、低热及轻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使用致敏药物后,大多5-14日内出现,先前致敏患者可能在用药后2-3日内出现,病程停药后5-14日消退。


 致敏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药物、钙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

 治疗

  • 立即停用致敏药物;


  • 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不建议使用全身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单纯发疹型药疹;


  • 口服抗组胺药。



三、苔藓样药疹(药物性扁平苔藓)
 


 临床表现

  • 躯干和四肢出现对称性、顶部扁平的红色或紫色丘疹,可伴有瘙痒、疼痛、灼烧感或无明显症状;


  • 起病隐匿,开始药物治疗后数月到1年发病。


 常见致敏药物:β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甲基多巴、青霉胺、奎尼丁、抗疟药、氢氯噻嗪类利尿药。

 治疗

  • 一般停用致敏药物后数周至数月皮疹可自行消退,但如果停药数月后皮疹依然存在、患者不能停用致敏药物及病变较为广泛的情况下,需要进行药物干预的;


  • 皮疹范围较小者,可外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如莫米松、丙酸氯倍米松、氟米松、倍他米松等软膏;


  • 皮疹广泛者,口服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30-60mg/d,2-6周后逐渐减量)或维A酸类(如阿维A25-35mg/d,治疗6-12周)。



四、重症药疹
 
重症药疹主要包括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AGEP)、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及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DRESS)。

这类药疹发病率低,但病情进展快,多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死亡率依次为AGEP 2%-5%、SJS 9%、DRESS 10%、SJS和TEN重叠者 29%、TEN 49%)。

 临床表现

重症药疹临床表现较为相似,早期皮疹先从躯干开始蔓延至四肢,或者从四肢出现,后累及全身,呈一种向心性或离心性分布;面部水肿,广泛红斑,浸润性的丘疹、斑块 ,皮损触痛,水疱、出血性/坏死性病变,黏膜糜烂/糜烂性口腔炎。
 
几种重症药疹的不同之处,界小药也为大家总结了图表,方便区分:

表1 重症药疹的区别

注:SJS与TEN区别为SJS皮损面积<10%,TEN皮损面积>30%,皮损面10%~30%为二者共存状态。

最后,界小药提醒大家对于重症药疹的预防,还是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用药,详细询问过敏史,注意同类和具有相似结构药物之间的交叉过敏反应。

参考文献:
[1]Bigby M. Rates of cutaneous reactions to drugs[J].Arch Dermatol,2001,137(6):765-770.
[2]Inoue A, Sawada Y, Yamaguchi T ,et al. Lichenoid drug eruption caused by adalimumab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Eur J Dermatol,2017(1):69.
[3]Kanani A, Betschel SD, Warrington R. Urticaria and  angioedema[J].Allergy Asthma Clin Immunol,2018,12(2):59.
[4]赵志豪,普雄明.药疹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28(4):274-275.
[5]杨子浩,许丹.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剥脱性皮炎型药疹[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9,26(5):332-337.
[6]曹兴梅. 药源性剥脱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