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着公务员的活,操着医生的心,享受着农民的待遇。”相信很多村医都会这样自嘲……


由“赤脚医生”演变而来的村医,正在逐渐走向正规化和职业化,但待遇始终没跟上来。收入低、工资发放不到位、养老没保障……这些困扰村医已久的问题始终没得到解决。


但近日,重庆市政府公布的一份医改成绩单令人惊讶。经过几年的医改,重庆市大批村医“转正”,年收入达到了近10万元!


从2018年起,重庆开始实施区县域医共体“三通”建设试点,力图通过医共体内部业务整合、财务统一、人员流通,建设区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推动县、乡、村一体化,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和乡村医生待遇落实。



几年来,重庆医改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收效,这些都得益于它开展的“三通”建设。


一、人通:乡聘村用、下挂下派,村医年收入近10万


01
乡聘村用,解决基层“人才荒”



如何解决基层“人才荒”问题,这是各地普遍面临的难题。


为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留不住人的问题,重庆市卫健委允许区县统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剩余编制用于县招乡用、乡聘村用改革,并通过激励机制,引导专业技术人才下沉。


去年11月,璧山区人民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杨桦被派到大兴镇卫生院,帮助其新建口腔科,实行“区管镇用”。大半年时间,他每天都在卫生院,坐诊、带教,后面则是一周来一次,继续进行技术指导,直到口腔科真正建起来。


人民网早前报道过垫江县太平镇石良村的程洪主动辞去村委会主任的职位,专职做村医的新闻。


村医程洪说,垫江县实行“乡聘村用”试点,他与太平镇卫生院签订了劳务合同,由乡镇卫生院购买“五险”、发放基本工资和基础绩效工资,同时享受村医有关待遇,年收入提高到8万元。


02
230名村医已入编,年收入近10万!



同时,垫江县的做法在重庆市不少地方都推行着。


重庆市彭水县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230名,通过“乡聘村用”方式,用乡镇卫生院编制公开招聘村医派驻到村卫生室工作。在村卫生室工作的村医,乡镇卫生院编制内人员身份不变,按国家规定购买五险一金,享受乡镇卫生院工资标准(含有关津补贴的60%)、基础绩效、乡镇工作补贴和年度目标考核奖金。


彭水县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乡聘村用’人员享受乡村医生专项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一般诊疗费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等,年人均收入在10万余元。”


03
上下级人才互派,助力基层医疗提升



龙头单位每年要选派具有业务能力的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基层医疗机构也选派同等数量的医务人员到龙头单位进修。


“上下级医院互派人员,正是‘人通’的内容之一,提升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的水平,真正让基层强起来。”忠县卫生健康委主任申继旭说。


据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2020年基层选送人员到牵头医院进修5000余人次。试点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新增27.2%,超过医院3.9个百分点。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从2018年的1.03人增加至2020年的3.15人。


实行“人通”后,不仅村医待遇得到了落实,还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二、财通:设“资金池”,不让一个基层单位掉队


所谓“财通”,就是建立两个基层专属“资金池”。


按一定比例提取医共体内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收入,整合财政补助资金,建立“发展资金池”统筹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偏远乡镇绩效补偿等支出。


按照“上下级医疗机构各出资一点,区县政府补助一点”的原则,建立区县级技术服务协作“资金池”统筹用于人员上挂下派所需费用,用于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远程诊断、会诊、药学服务等费用。


如忠县拿出基层医疗收入的5%、县级医院盈余的2%,设立该县的“资金池”“项目库”和“设备库”,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设备购置、学科发展、人才引进等方面。


资金池的作用在于提供资金支持,托底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不让一个机构掉队。


三、医通:分级诊疗,基层也能看好病


“医通”就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形成服务共同体。


以前卫生院很多药都没得卖,只能跑去医院,既费事也费钱。将卫生院纳入区人民医院医共体成员后,能在这里开到糖尿病、高血压、慢支炎等慢性病的142种药,这让基层卫生院可以就近承接更多的病人。


不仅是用药范围扩大,医药负担也减轻不少。


基层医疗能力提升后,现在一般的疾病甚至部分手术,大家都愿意选择来基层医疗机构。治疗同样的疾病,村民在大兴镇中心卫生院就医后,报销起付线、即俗称的“门槛费”为100元,报销比例为80%;换到璧山区城区的二级医院就医,“门槛费”上调到300元,报销比例降为60%。


现在到基层治病,报销比例更高,既治了病,又节约了钱。


重庆市的基层医改给各地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这也再一次证明,落实村医待遇和和提升基层医疗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村医待遇上去了,基层才能留得住人,有了人才,才能谈发展。


所以,各地部门要想真正做到“强基层”,就不能空喊“口号”,早日将落实村医待遇提上日程,基层医疗才能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