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不觅仙方觅睡方,一觉熟睡百病消。」 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睡眠是人体的“充电器”与最好的“滋补品”,是抵御疾病的“防线”。


然而,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的数据显示,当下我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失眠可谓现代人的“流行病”。


判断失眠有5项标准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失眠?根据世卫组织的标准,当你符合以下一项或几项时,就能判定为失眠:

1.连续一个月每周至少有3天出现上床30分钟无法入睡;
2.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5小时;
3.在睡眠过程中夜间醒来次数超过3次,醒后难于入睡;
4.多梦,噩梦的情节如同电视连续剧一样;
5.次日起床后伴有嗜睡、疲劳、精神状态不佳、认知功能下降等。

失眠并非是单一存在

临床数据显示,失眠与多种疾病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失眠与身体免疫调节、癌症、高血压等有关联。也就是说患上失眠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往往是“一体多病”。

而在治疗时,又是添一病添一药的方式,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找到根本进行调节治疗才能更好的减少失眠、“一体多病”的情况发生。

失眠的全方位用药解析

中医理论中,虽然阐述失眠相关的病因很多,涉及五脏六腑,但其病机则主要与营卫气血运行失度密切相关,可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面对失眠的顾客,药店人帮其辨明病因,对症下药,方能助其解决失眠之根本。


肝火扰心证

表现: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性情急躁,伴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多因肝郁化火,上扰心神所致。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痰热扰心证

表现:心烦不寐,胸闷腕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多因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所致。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常用中成药:牛黄清心丸。

心脾两虚证

表现:不易入睡,多梦易醒,神疲体倦,食纳减少,食后腹胀,面色少华,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大便溏稀,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多因脾虚血亏,心身失养,神不安舍所致。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常用中成药:人参归脾丸。

心肾不交证

表现: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而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常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丸。

心胆气虚证

表现:虚烦不寐,触事易惊,胆怯心悸,伴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常用中成药:心神宁片。

*本文章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药品请在医护人员或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封面图来源:Miguel Á. Padriñán © Pexels

来源:药店人

https://mp.weixin.qq.com/s/KNs8TXPR3IaZl_mWtpo4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