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药店人 刘力
封面图来源:Arek Socha © Pixabay
疼痛,是许多疾病表现出来的常见症状之一,如痛经、胃痛、三叉神经痛等,对于伴有疼痛症状的疾病,我们往往会首先考虑“止痛”,缓解患者当面的痛苦,然后在考虑对因治疗,但不同的疼痛,并不是笼统的选择同一类止疼药物缓解疼痛,我们常常根据具体疾病引起的疼痛,选择不同的止疼药,如下面列举的5类常见疼痛,选择的止疼药就有所差别。
1、痛经
概述: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一般以原发性痛经最为常见,主要与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
常用止疼药:
①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此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抑制痛觉超敏,提高痛阈,发挥镇痛抗炎作用。整体来说选择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痛经疼痛缓解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小。
②中成药止疼药:部分具有理气、活血、止痛的中成药,也能较好的缓解痛经症状,如元胡止痛片、独一味软胶囊、田七痛经胶囊、当归腹痛宁滴丸等。
2、胃痛
概述:一般我们常见的胃痛,指的是上腹部疼痛,主要是与胃黏膜病变、胃酸分泌过多、胃部平滑肌痉挛等有关,此外,暴饮暴食、进食生冷食物也可导致胃痛的发生。
常用止疼药:
①含颠茄浸膏成分的药物:如胃康灵胶囊、维U颠茄铝胶囊、神曲胃痛胶囊等,颠茄流浸膏可抑制腺体分泌,解除平滑痉挛引起的疼痛。
②海贝胃疡胶囊:该药物中含有行气、活血、止痛的延胡索及具有局部麻醉作用的盐酸普鲁卡因,因而对于胃痛急性发作疗效较佳。
3、三叉神经痛
概述:三叉神经痛为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短暂性、阵发性剧烈疼痛,主要为电机样疼痛,持续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患者有特异性的面部疼痛接触点,又称“扳机点”,常位于上唇、鼻翼两侧、嘴角、颊部等处,常于吃饭、说话、刷牙、洗脸等活动时产生剧痛。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以原发性多见,好发于40岁以上女性。
常用止疼药:
①卡马西平片:卡马西平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药物首选,亦用作三叉神经痛缓解后的长期预防性用药。
②奥卡西平片:与卡马西平相比,奥卡西平作为次选,这可能与卡马西平疗效更好有关,但奥卡西平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4、痛风急性发作
概述:痛风急性发作是指人体嘌呤代谢异常,血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内,引起突然急性的关节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
常用止疼药:
①秋水仙碱片:秋水仙碱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粘附和吞噬作用,抑制磷脂酶A2、减少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释放,抑制局部局部产生白细胞介素-6等控制关节局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因此秋水仙碱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预防复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②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
③糖皮质激素:若秋水仙碱及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痛风急性发作效果不佳时,也可选择短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等。
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概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以后持续一个月以上的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发生主要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损伤神经细胞有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或撕裂样,可以一种疼痛为主,也可以多样疼痛并存,部分患者还可表现出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系统症状。
常用止疼药:
①加巴喷丁胶囊:为第一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α2-δ亚基结合,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抑制痛觉过敏和中枢敏化。起始剂量300毫克/天,常用有效剂量为900-1800毫克。
②普瑞巴林胶囊:为第二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增强了与α2-δ亚基的亲和力,能够缓解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改善睡眠和情感障碍。起始剂量每日150毫克,最大剂量600毫克/天。
以上就是对于5类常见疾病引起的疼痛,可选择的不同的止疼药进行相关的列举,但还是请大家不要忘记,止疼往往只是对症治疗的方式之一,想要长期预防疼痛发作,还是得对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