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胖三斤


朋友们,这个春节假期


是不是在家狂“炫”砂糖橘


品尝各种年货


站上体重秤是不是发现自己又胖啦?


除了那些喜欢胡吃海塞又不爱运动的小伙伴们。有一些人,明明注意着自己的饮食和运动,结果还是长胖了!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所谓的“喝口凉水都长肉”,有可能是由药物引起的哦!

 

01 胰岛素


胰岛素可引起肥胖,其导致体重增加的机理可能为以下几方面:

胰岛素治疗可使血糖得到更好地控制,从而降低了尿中葡萄糖的排泄量,这样从尿液中丢失的热量就减少了;


胰岛素本身具有直接促进脂肪组织脂质合成的作用,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首先通过肝脏,因此在到达组织之前,大部分胰岛素已被肝脏清除。


而外源性胰岛素首先到达外周组织,如脂肪、肌肉等,然后才进入肝脏。

 

因此胰岛素治疗时,因外源性胰岛素浓度过高使得脂肪合成增加。


胰岛素治疗常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低血糖会导致患者防御性进食,从而摄入更多的热量,增加体重。

然而,胰岛素制剂中有一个例外,研究显示,地特胰岛素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低血糖(包括夜间低血糖)风险显著降低,并呈现出独特的较少增加体重的优势[8]


地特胰岛素的体重优势在不同的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或年龄人群中均有所体现,但在某些群体中更加突出,如高基线BMI者、HbA1c改善大的患者等[9]

 

02 口服降糖药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这两类药物为噻唑烷二酮类(TZDs)降糖药,均会影响内分泌系统,改善体内代谢水平,因此都有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6]


然而,一些研究发现,TZDs对体重影响的结果并不一致。ADOPT研究结果显示TZDs会增加体重[7]。类似的研究结果也在DREAM试验中得到验证,而中国的CONFIDENCE研究结果却表明吡格列酮对体重无影响,并能减小腰围。


除此之外,临床上常用的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是胰岛素促泌剂,也有增加体重的作用。


03 糖皮质激素

主要为皮质醇,长期大剂量服用会引起皮质醇增多症,出现“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


04 孕激素类药物

1

甲地孕酮



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Niagestin)是一种孕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依赖激素生长的转移性的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等。


体重和食欲增加是最突出和典型的不良反应,体重增加的发生率为81%-88%,食欲增加的发生率为53[4]


临床研究表明,体重增加主要是脂肪组织的增加而不是肌肉组织,与液体的积累未必有关(也就是说长的都是纯纯的脂肪)。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种特殊作用,甲地孕酮在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厌食症和恶液质,可以明显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4]


2

左炔诺孕酮



该药物在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为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有研究指出,使用该制剂的患者,体重变化的个体差异很大,LNG-IUS并不一定导致体重增加[5]

 

05 抗抑郁药

世界生物精神病学会联合会(WFSBP)发布的《国际共识声明:成人抑郁症治疗中抗抑郁药相关不良事件的监测》提及,抗抑郁治疗药物(SSRIs)治疗重度抑郁症(MDD)时,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或者肥胖。


并且肥胖还会导致患者对抗抑郁药的反应降低,服用时间长的女性更容易发生体重增加或肥胖。


所有抗抑郁的药物中,三环类抗抑郁(TCAs)药引起体重增加或者肥胖的风险最高[3]。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如苯乙肼、苯环丙胺、异卡波肼、吗氯贝胺和托洛沙酮)也会引起体重增加,其增加效应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相似或较弱[1]

 

06 其他药物

其他药物包括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利培酮;


抗癫痫药中的丙戊酸钠、拉莫三嗪;


H1受体拮抗剂中的阿司咪唑、咪唑斯汀、特非那定及酮替芬等。


胖生已经如此艰难

有些事就不要拆穿

 

医生在开具上述相关药物时应做好用药交代,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有减重计划。若患者需要对体重进行控制,则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尽量避免引起肥胖的药物。


若患者已开始服用这些药物,并产生了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应该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注重营养与行为疗法。限制糖类和脂肪类饮食,加强锻炼,监测体重变化情况。

 

看完是否有收获?随时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资料:


[1]周建英, 高小亚, 马向华. 药物相关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J] .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6,26( 01 ): 32-34.
[2]钟英强, 黄花荣, 张世能. 文拉法辛治疗伴有抑郁或焦虑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时出现的不良反应[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2(11):693-695.
[3]Dodd S ,  Mitchell P B ,  Bauer M , et al. Monitoring for antidepressant-associated adverse ev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J]. World J Biol Psychiatry, 2017:1-19.
[4]陆益, 吴洪斌. 甲地孕酮的不良反应[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01):26-28.
[5]郎景和, 冷金花, 邓姗,等.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9, 54(12):815-825.
[6]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等.  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J]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 20(6) : 615-630.
[7]赵一璟, 王昆, 刘超.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临床实用价值和安全性的再认识 [J] .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9,39 (4): 236-240.
[8]潘长玉. 每日注射一次长效地特胰岛素:显著减少体重增加和低血糖发生 [J] .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8( 03 ): 155-157. 
[9]匡洪宇. 地特胰岛素与糖尿病个体化治疗 [J] .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 (1): 56-58. 


封面图来源:Miguel Á. Padriñán © Pexels

来源: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https://mp.weixin.qq.com/s/OVtUyQOYUrDXVW35hu8m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