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牙是一种重要的缺牙修复治疗方式。


但是动辄上万元的种植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集中采购是降低高值耗材价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今年2月11日,国家医保局回应种植牙纳入集采,方案基本成熟。准备今年上半年力求能够推出这样一个地方集采的联盟改革,实际上也是在国家主导下一种布局,在牙科种植体探索的一种集采方式。


消息一出,引发广泛的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口腔医院教授林野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


“每天都有患者在就诊时咨询,‘种植牙何时纳入医保’‘我是否应等降价或纳入医保后再做手术’? ……不可否认的是,种植牙耗材依法纳入集中采购必然会提高采购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了耗材成本,可能会降低部分品牌种植牙的治疗费用,造福于老百姓。但部分不当的媒体宣传可能误解了医保政策,误解了政府集中采购的目的,误导了老百姓的医疗期望值,不利于促进全民健康,不利于社会和谐,不利于国家医保政策行稳致远。” 


今年两会期间,林野带来了一份《正确理解医保集采政策,促进健康中国发展》的提案,提出了他对种植牙集采的理解与建议。


1、我国种植牙纳入医保支付尚需时间。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全人口基本医保(97.8%)底子薄,医保筹资能力十分有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是不能够支付大部分牙科治疗项目的。如果仓促将种植牙纳入医保支付,其结果要么是不能持续,要么是产品质量低劣,治疗效果不佳。


2、种植牙的治疗价格在国际上普遍较高, 其成本主要由种植牙材料成本,外科医生治疗技术成本,修复医生治疗技术成本,修复体的加工制作材料及技术成本。


其中种植材料成本包括植体,愈合基台,修复基台,转移杆,牙冠加工用替代体等等,但用于常规解剖条件的种植体耗材与特殊条件下如全牙弓种植体耗材价格有较大区别,同一适应证的种植体品牌间加工质量差异造成耗材费用差别也很大。


单从治疗成本上而言,选择一个良好的种植体才仅仅是开始,之后还有一系列的治疗成本。公立医疗机构由于承担着复杂解剖条件和疑难病例的种植治疗,对种植专业医生的要求更高,其培训周期就更长,教育成本就更高;而民营口腔医疗机构运营成本里,通常认为医生的人力成本和房租场地的这两项成本都高于种植牙材料本身的成本。


“而政府集中采购只是希望降低植体材料成本,不涉及其他成本。如同心脏支架集采后,耗材成本约700元但手术治疗的总费用约2万元。”林野表示。


“从政策出发点来看,政府集采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保护民族企业,在政府采购市场中适度保护民族产业是发展中国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必要措施。而我国市场上种植牙进口产品有50多个,国产品牌仅20个,相对于进口种植体,民族品牌牙种植体注册报批程序复杂,周期漫长, 不能免除临床试验,注册至少需要三年时间,造成民族企业不愿投资牙科产品,民族品牌产品偏少。”林野说。


3、缺牙修复并不只有“种牙”这一选项传统活动修复对于高龄患者,患有系统性疾病患者,如严重心血管疾病,控制不良的内分泌疾病,系统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服用特殊药物如激素,双膦酸盐类等患者都是合理的选择。


综上所述,林野建议:


一、应该正确理解医保集采政策,配合政府决策,合理宣传引导老百姓理解种植牙集中采购的意义与内涵,避免误导老百姓的期望值。


二、医疗机构包括民营医疗机构应加大对政府集中采购及其临床意义的宣教,避免不必要的理解歧义,进而避免医患纠纷。


三、推进扶持我国优秀民族品牌种植牙产业的发展,也是降低种植牙成本的重要方面,国家政策亟需配套。


参考资料:

1、渔歌医疗

2、人民日报客户端

封面图来源:Lesly Juarez © Unsplash

关于渔歌

渔歌医疗为合作医疗机构搭建的信息化监管平台


渔歌医疗秉承“携手体制内医疗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强基层保证分级诊疗扎实落地”理念,深入下沉基层,“自下而上”(Bottom-up model) 进行医疗信息化布局。


渔歌医疗多年来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通过和政府、卫健委、医保、各级医疗机构合作,致力于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分级诊疗”、“互联网+医联体/医共体”、“远程医疗”、“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抗新冠肺炎-智能疾控”、“互联网+临床试验”等模式建立。


截至2021年,渔歌医疗已在全国辽宁、河南、吉林、黑龙江、四川、山东、云南、贵州、河北、北京、内蒙古、湖北12省120市区县落地。服务各级卫健委90余家,医联体/医共体200余家,覆盖人口 1亿2000万。


联系我们:

渔歌大连:400-033-0187

渔歌成都:400-665-8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