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预防误采误食食物中毒的提示》,其中有一条为“预防野生河豚中毒”。


近年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屡有河鲀中毒事件发生。在我国引起河鲀毒素中毒的食品主要是鲀毒鱼类,民间称之为“河鲀”(或“河豚”)。河鲀毒素毒性强,中毒表现为知觉麻痹、运动障碍、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导致死亡。河鲀毒素理化性质较为稳定,常见烹调方式不能完全去除。为保护民众健康,我国禁止加工经营野生河鲀。特别提示公众不要自行捕捞食用河鲀。


近年来,吃河豚中毒的报道屡见不鲜,有一些是误食,也有一些是明知有毒还要吃。




▋ 河豚的两个极端


河豚鱼肉质细嫩、鲜美,曾有“吃了河豚,百味不鲜”以及“拼死吃河豚”之说,日本的河豚料理远近闻名,河豚刺身(fugu)是一道昂贵的生鱼片美食。中国沿海某些地区有吃河豚鱼的习惯。


©Soogif


别看它萌萌的,人畜无害的样子,实际上,野生河豚有剧毒!


养殖河豚毒性较低,但是也不是可以随便吃的,后文会提及。


这也是它身上的两个极端,一个是肉质鲜嫩及其美味,令人无法拒绝。另一方面河豚体内含有河豚毒素,它是一种神经毒素,毒性是剧毒品氰化钠的1250倍,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发现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之一,0.5毫克的河豚毒素就可能危及生命。


中毒早期会出现口唇舌手轻微麻木等症状,随后发展为呕吐,呼吸困难,直至心脏呼吸骤停死亡。潜伏期很短,十几分钟到几小时发病。发病急,来势凶猛,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严重者最后多死于呼吸衰竭。


如碰到误食河豚鱼中毒,一定要及时送医救治。河豚毒素无特效解药,只能血液透析净化除毒。


河豚的毒素主要集中在卵巢、肝脏、血液中,其次是眼睛、鳃和皮肤中,个别品种的肌肉中也含有毒素,该种毒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经过一般的炒、煮、盐腌和日晒等,均不能很快将其破坏,所以人畜中毒死亡率极高。养殖河豚(2龄以上)其器官毒性比较与野生河豚一致,但含毒素量较低。


Unsplash © Brian Yurasits


在日本,做河豚的厨师要专门训练才能上岗。河豚宰杀也需要去掉皮、内脏、眼睛等容易有毒素的部位。


对于河豚鱼缺乏烹调经验的人,万万吃不得。


▋ 河豚禁令的解除


1990年11月20日,由原卫生部发布施行的《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应剔出集中妥善处理,因特殊情况需进行加工食用的应在有条件的地方集中加工,在加工处理前必须先去除内脏、皮、头等含毒部位,洗净血污,经盐腌晒干后安全无毒方可出售,其加工废弃物应妥善消毁。”


这一规定影响了整个河鲀鱼产业二十余年。


Unsplash © Stewart M


直到2016年9月6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 》(农办渔〔2016〕53号),规范养殖河豚加工经营活动,有条件地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两个品种产品的加工经营


这一举措,也使得从1990年就被禁的河豚美食可以有条件地合法化食用了。



事实上,河豚的毒素更多取决于水中的某些藻类,以及它吃的食物,人工养殖的河豚毒素较小


但是仍然是谨慎地放开,对河豚的养殖加工经营行业做了很多规范,比如:


◆ 河鲀加工产品应当包装,包装上附带可追溯二维码;

◆ 加工企业应当有经备案的河鲀鱼源基地;

◆ 河鲀产品的河豚毒素含量不得超过2.2mg/kg(以鲜品计);

◆ 禁止经营养殖河鲀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河鲀整鱼;

◆ 禁止加工经营所有品种的野生河鲀。

……


注:根据国际通用的鉴别标准,河豚毒素含量可分为无毒、弱毒、有毒、强毒等四个级别,检测含量小于2.2mg/kg为无毒级。


© Soogif


不要随意购买来源不明的河豚!

不要自行捕捞食用野生河豚!

不要购买河豚活鱼和未经加工的整鱼!

不要以身试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