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封面图来源:Michael Fertig © Unsplash
野菜中毒有哪些情况呢?有些有毒植物与常见野菜、野果的外观相似,如毒芹与水芹、化儿草与血皮菜、马桑果和桑葚等,误采误食后引起中毒。有些野菜、野果含有微量天然毒素,如蕨菜,如果烹饪不当或一次食用量过大也会引起中毒。野菜中毒主要发生在家庭和农家乐等场所,野果中毒则多因儿童、野外作业者误采误食引起,中毒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多见,严重的可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国家卫生健康委提醒大家,不要随意在公园、路边或野外采摘不熟悉、不认识的野菜、野果食用。
春季毒蘑菇中毒多见于云南、贵州、湖南等南方地区,主要由自采或误食野生蘑菇引起,多发生在家庭和街头摊点。毒蘑菇中毒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幻视幻听、谵妄、光敏性皮炎、肝脾肿大、呼吸困难、肝损害甚至死亡等。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不食用野生蘑菇,各地应根据当地毒蘑菇中毒的特点、毒蘑菇种类、高发季节,结合气温、湿度、降雨量等因素,在野生蘑菇成熟期前加强预警预报,及时发布风险警示或消费提示。在发生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地方,建议竖立有毒蘑菇照片的警示牌。
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发地区要预防贝类和鱼子中毒
针对一些高发地区,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发布了预防贝类和鱼子中毒的相关提示。
贝类中毒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渤海区域一般在5月份,东海区域6月份高发,贻贝(又称海虹、淡菜)和蛤蜊等是近年发生贝类中毒的高风险贝类,主要以麻痹性贝类毒素为主。麻痹性贝类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赤潮发生时,贝类大量摄食有毒藻,藻毒素会在贝类体内累积,当人食用该贝类时就存在发生中毒的危险。主要症状包括唇、舌、指尖、腿、颈麻木,运动失调、头痛、呕吐、呼吸困难,重症者会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因此叫作麻痹性贝类中毒。预防贝类毒素中毒要对捕捞的贝类进行毒素监测。对海水养殖区附近的水质进行监测、预报,如发生赤潮时,应对养殖的贝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
鱼子中毒在我国湖南、贵州、江西等省份时有发生,主要由石斑鱼鱼子引起。石斑鱼鱼子有毒,特别是在四、五月份毒性更强,中毒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腹泻、头痛,严重者抽搐、昏迷甚至死亡。预防鱼子中毒,最好的措施就是不食用有毒鱼卵,如食用淡水石斑鱼时,一定要将鱼子、鱼血、内脏清除干净,同时,也不要用来喂食家中的鸡、猫、狗等动物。食用后出现任何不适,轻触咽喉位置催吐并迅速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