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疗参考】
1、全球首次!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通过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在全球首次发现了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此次研发发现的全新治疗靶点和候选新药有望从疾病早期对帕金森病进行干预,延缓疾病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月2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科学》)。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研究发现:司美格鲁肽等“减肥神药”1年停药率超过四成
席卷全球的“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具有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和改善心血管健康的效果,不仅被减肥人士追捧,也已经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来源:澎湃新闻 ∙ 生命科学
3、医院“统一放号”好事办好 能不能全国推广?
长期以来,不同医院放号规则差异导致的抢号难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对此,多地作出相关探索。2024年北京已有299家医院统一放号时间,291家医院统一放号周期。此外,浙江省各医院也统一提前14天放号。来源:经济日报
4、“一米视角”投射医学人文关怀
为了向社会上需要哺乳的母亲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新加坡准备在包括诊所、学校在内的更多公共场所设立哺乳室。来源:人民日报
5、头孢不是退热药、阿奇霉素不是止咳药——给家长的一堂儿童用药必修课
"孩子咳嗽三天了,吃阿奇霉素怎么不见好?""高烧不退要不要加点头孢?”在儿科诊室,这样的疑问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一句"头孢不是退热药、阿奇霉素不是止咳药",道破了儿童呼吸道疾病用药的在广大家长中常见的误区。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渔歌医疗参考】
1、BCMA/CD19 CAR-T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
发表在《JAMA oncology》杂志上的一项1期队列研究(NCT04935580)的初步研究结果,双靶向BCMA/CD19 CAR-T细胞疗法GC012F用于一线高危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可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高缓解率和早期微小残留病(MRD)阴性。来源:医脉通
2、疾病控制率高达90%,小细胞肺癌新药I-DXd(DS-7300)2期临床结果令人鼓舞
在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的2024年世界肺癌大会上,公布了一项2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前沿药Ifinatamab Deruxtecan(简称I-DXd,研发代号DS-7300),对接受过多次治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展示出非常积极的疗效。I-DXd是由日本跨国药企第一三共株式会社开发的一款靶向B7-H3的ADC药物。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B7-H3,提示B7-H3可能参与小细胞肺癌免疫逃逸机制,是小细胞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12 mg/kg剂量组的疾病控制率达到了90%,这在复发性、转移性小细胞肺癌中,相当令人鼓舞。”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胸内科肿瘤学家兼副主任Charles M. Rudin博士在口头报告结果时表示。来源:渔歌医疗
【国际医疗参考】
1、黑人癌症死亡率下降,但风险仍然较高
2025年2月21日,美国癌症协会(ACS)的一份新报告指出,在过去十年中,美国黑人和女性的癌症死亡人数有所下降。来源:HealthDay
2、这个流感季是十年来最严重的
2025年2月21日,当前的流感季正成为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每周流感报告,截止目前,已有至少2900万例流感相关病例和37万例住院治疗,这是自2015年-2016流感季以来的最高数字。来源:Healthday
3、步行锻炼有助于中风康复
2025年2月21日,一项新研究表明,如果中风患者在康复期间被迫多走路,他们出院后的康复前景会更好。来源:Health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