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医疗参考】
1、小心!这种病毒容易传染给孩子
“婴儿被亲友轮番亲吻高烧近40摄氏度”“奶奶嚼碎花生喂2岁孩子致其患‘亲吻病’”……近年来,幼儿因被亲吻导致生病的报道频频刺痛公众的神经。这些由于亲吻而导致的疾病又叫“亲吻病”,其罪魁祸首正是EB病毒。这是一种怎样的病毒?感染后可能造成哪些健康损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对此作出解读。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世卫组织发布首份脑膜炎诊疗指南,有助加快脑膜炎检测速度
瑞士时间4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首份全球脑膜炎诊断、治疗和护理指南,旨在加快脑膜炎检测速度,确保及时治疗,并改善患者的长期护理。该指南汇集了最新的循证建议,为减少脑膜炎造成的死亡和残疾提供了重要工具。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刘诗霞,王宁
3、26岁女子胆囊长出上百颗结石!这个习惯危害竟有这么大
近日,26岁女子不吃早饭胆囊长满碎石引发网友热议。26岁的小薇经常出现右上腹胀痛,到医院一查,发现她的胆囊里密密麻麻地长满结石。如果长期不治疗,极易诱发急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综合科普中国、宁波晚报、CCTV生活圈
4、喉咙痛10分钟致命?别被误导!真正危险的是这些症状……
多巴胺看见“女生喉咙痛从就诊到去世仅10分钟”这条新闻了,简单来说一下。来源:“最后一支多巴胺”微信公众号,作者:最后一支多巴胺
5、下一场医疗技术革命 第91届CMEF医博会上的AI竞速
在智能革命席卷全球产业链的当下,医疗科技正悄然发生结构性重塑。从影像诊断到危重症救治,从实验室科研到家庭健康管理,AI、大模型、自动化与硬件平台协同演进的速度,正在将“医疗器械”重新定义为一个高度融合算法与场景的复合型产业系统。来源:环球网
【渔歌医疗参考】
1、BCMA/CD19 CAR-T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
发表在《JAMA oncology》杂志上的一项1期队列研究(NCT04935580)的初步研究结果,双靶向BCMA/CD19 CAR-T细胞疗法GC012F用于一线高危适合移植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可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高缓解率和早期微小残留病(MRD)阴性。来源:医脉通
2、疾病控制率高达90%,小细胞肺癌新药I-DXd(DS-7300)2期临床结果令人鼓舞
在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的2024年世界肺癌大会上,公布了一项2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前沿药Ifinatamab Deruxtecan(简称I-DXd,研发代号DS-7300),对接受过多次治疗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展示出非常积极的疗效。I-DXd是由日本跨国药企第一三共株式会社开发的一款靶向B7-H3的ADC药物。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B7-H3,提示B7-H3可能参与小细胞肺癌免疫逃逸机制,是小细胞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12 mg/kg剂量组的疾病控制率达到了90%,这在复发性、转移性小细胞肺癌中,相当令人鼓舞。”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胸内科肿瘤学家兼副主任Charles M. Rudin博士在口头报告结果时表示。来源:渔歌医疗
【国际医疗参考】